当前位置: 首页  国际合作  国际交流
 
跨越山海的留学之路:交流促各国相互理解 共同发展
华侨学院  2017-05-09 

跨越山海的留学之路:交流促各国相互理解 共同发展

2017050818:2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小 中 大

  “‘白’字拼音和我姓氏的首字母一样。樱花是亚洲常见的一种花,而且‘樱’字里有‘树’、有‘女生’、有‘宝贝’。”

  白樱,是厄瓜多尔留学生塔玛拉·贝尔纳尔的中文名。这个爱笑的姑娘今年26岁,正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西汉互译专业硕士学位。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吸引着千千万万异国学子漂洋过海前来留学,白樱正是他们中的一员。也许她不知道,一千多年前,当时的中国就是留学热土,无数外邦学子争相来访。

  有朋自远方来

  “留学生”这一概念的起源与日本有关。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中国从隋朝开始大量接收外国留学生。到了唐朝,日本、安南、高丽、百济和新罗等纷纷向中国派出留学生或带有留学性质的使臣、僧人,尤以日本留学生人数为多。

  众多日本来华留学生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阿

仲麻吕。他出身政治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公元717年,还不到20岁的阿

仲麻吕因汉文修养良好而被选拔为遣唐留学生。抵达长安后,他就被特许进入国子监学习。经过数年寒窗苦读,阿

仲麻吕一举考中进士。

  汉名朝衡(亦作晁衡)的阿

仲麻吕还是一位天才诗人,入唐后钻研汉诗并进行创作,与李白、王维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公元770年,阿

仲麻吕长眠于长安。后世评价称,阿

仲麻吕在传播唐代文明、增进中日友好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除阿

仲麻吕外,当时还涌现了一批对日本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遣唐留学生。他们将留学期间的收获悉数带回,在日本政治、经济、语言、宗教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显著影响,也为唐代文明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师夷长技以制夷

  至19世纪中叶,清廷故步自封、闭关锁国,中国没能及时赶上工业革命驱动的发展快车。为抵抗西方列强入侵,当时一批官员和学者经过深切反思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他们认为,必须认清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的现实,向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

  经过激烈争论,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远渡重洋,前往美国深造。1872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分4批共派出120名学生赴美留学。说是留学生,但其实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三岁,所以后人又称他们为“留美幼童”。

  尽管由于当时国内保守势力阻挠,原定15年的留学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召回国,但这些学生锐意进取,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詹天佑成为“中国铁路之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时至今日仍在发挥作用;唐绍仪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国安当上了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其他“留美幼童”也都在外交、电信、教育、矿业、铁路等各领域显现出非凡才能。幼童赴美留学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格局,被视为中国再次拥抱世界潮流的开端。

  上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改革开放在中国掀起了第二波海外留学潮。一批批留学生走出国门,学习世界先进技术理念。他们学成回国后,成为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见证了“中国奇迹”的成长。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感慨“中国什么时候能赶上这些国家”,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因为“还是中国的发展速度更快”。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中国学生有了“走出去”留学的想法和实力,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走进来”到中国留学,来实现他们的梦想。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的海外留学生达126万人,约占全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同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达39.76万人,约占全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8%

  近年来,全球掀起学习汉语热潮,以汉语教学为己任的孔子学院得到长足发展。据国家汉办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512所孔子学院,开设有1073个孔子课堂。

  “一带一路”于2013年正式提出以来,“朋友圈”不断扩大,选择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一带一路”倡导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他们实现个人梦想提供了平台。

  白樱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为推动厄瓜多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贡献力量。“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就得学好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中国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国家,是厄瓜多尔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我们那里,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会汉语,你就有很多机会。”

  从外国使臣来华学习,到中国幼童赴美求学,再到中外留学生双向流动,留学趋势的改变同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高度吻合。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能促进各国相互理解,共同发展,让各国民众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和更加宽广的视野对待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多外国学生来中国深造,同时也会有更多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留学生将作为全球科技交流、文化交往的先锋,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新华社记者陈寅 陈瑶 高春雨


已阅3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