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侨商风采
 
林采芹:飘泊万里 老归故土
华侨学院  2018-01-08 

——记一名巴西女归侨的一生

/章志诚

2005319日上午830分,笔者从温州市区半腰桥乘公共汽车,来到鹿城区仰义乡后京官岭山庄,采访了一位从巴西归来的华侨林采芹。她住在山庄的一座三层小楼,精神很好,神志清楚,记忆力很强。


 林采芹出境前是一名普通职员。1960年冬,她从香港去了南美洲的巴西,在圣保罗从事行商小贩。从城市到乡村,风里来,雨里去,艰苦奋斗了近40载,于19991月返回故里温州,安度耄耋之年。

(一)

  林采芹,1913年出生于石雕之乡浙江青田县山口乡山口村。父亲是林水源,又名林天如,是一位老华侨。清末时,林家只有几亩山田、几千株番薯的菜田,世代务农,不得温饱。到了林水源时,全家数口的生活仍处于水深火热中。林水源为了养活父母和子女,以石雕为副业,于19世纪90年代初赴日本贩卖青田石货及其他小商品,赚得一笔钱,到永嘉县梧埏乡(今属温州市瓯海区)购买了40多亩农田,雇当地农民耕种。同时,他又到温州市区甜井巷购置了三间房屋。从此,林家数口从青田迁居至了温州。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林水源从日本转赴法国贩卖小商品。在法国做了几年小商贩后又辗转南美洲的巴西圣保罗做起小本生意。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林水源制作的青田石雕在博览会上荣获奖牌一枚。20世纪20年代末,林水源从国外返回温州。

  在国外奔波几乎大半生的林水源在积攒了一些资金后,与人合伙在温州市朔门开设了一家公合昌钱庄。钱庄生意兴旺,财源滚滚而来,不多久即成为温州金融界的巨子之一。然而好景不长,一八事变发生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波及到温州,在经济危机浪潮冲击下,温州公合昌钱庄渐趋衰落,最后无法维持,只得倒闭。

(二)

  林水源家庭经济的不断变化,使其女林采芹的求学道路也经历了曲折变化。

1917年秋,8岁的林采芹入小学受启蒙教育。据她回忆,当时这所小学为私立学校,位于温州市蝉街,该校校长名叫夏伯龙。林采芹高小毕业后考入温州市女子中学师范科。这所女中办在温州市区县学前,校长姓木,名管斋。林采芹在该校读了三年,即于1928年秋毕业。那时小学教师匮乏,而女教师更缺。林采芹自温州女中毕业后,就被青田县果行小学聘请。刚出校门的林采芹因祖籍青田,又会说青田话,返回故乡当教师能每天与小朋友交往,特别快乐;再者在青田还有亲朋戚友,所以在这所小学任教的她感到十分愉快。

  林采芹在果行小学执教一年后被玉环县一所小学聘走,来到了玉环海岛。海岛县与青田山区县不同,这里大多是渔民子弟,鱼鲜很多,价钱便宜,生活条件比青田好。她在玉环县执教了三年多。在教学实践中,林采芹感到自己的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跟不上教学对她的要求,因此想继续求学。1933年秋,林采芹向学校辞职,到上海参加了幼稚师范学校插班考试。在小学执教多年的她被上海幼稚师范学校录取,但在该校读了半年她就向学校请求辍学了。林采芹为什么要辍学呢?原来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已大举进犯东北地区,局势紧张,林父与人合伙经营的钱庄已经破产,家庭经济败落,且林父忧劳成病,于1933年逝世,家庭已无力培养林采芹读至毕业。

  为生计所迫,林采芹经好友推荐,很快就被温州瓯江小学(今广场路小学)聘用。1934年春,林采芹到瓯江小学任教,并兼任幼稚班班主任,并在该校任教长达7年之久。1941年秋,林采芹又受聘于温州私立三希小学。这所小学在温州市颇有名气,师资质量都比较高,她在该校任教了两年。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飞机常轰炸温州市区及市郊,每当拉警报时,教师们都要率领儿童隐蔽,林采芹感到自己责任太重,加之音带患病,不宜教书。故此,她向该校辞去了教师职务。

  在旧社会中,林采芹是一名新女性,不甘厮守厨房,要闯向社会,不论干什么事,样样都能适应。林采芹离开三希小学后,经人介绍到江夏轮船公司当了一名出纳。她在该公司一直干到19494月,即温州解放前夕为止。

(三)

19495月,除海岛一洞头列岛未解放外,温州各县都相继解放,温州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了翻身。

  温州解放后,林采芹本可向政府劳动部门申请就业,但她没有,而是选择自力更生,自筹资金发展经济,在家中开设了一间织布小作坊。林采芹购来两台旧式织布机,请其大哥作技术指导,自产自销,薄利多销。家庭小作坊开设一年左右,由于市场形势起了变化,一些投机奸商垄断棉纱市场,迫使小作坊无法继续经营。

  小作坊闭歇之后,为谋求生活出路,林采芹向温州市公安机关申请去香港谋生。由于她出身于华侨家庭,温州市公安局很快就批准她出境了。

1950年秋,林采芹只身到了香港,先住在庙街一个亲戚家中。当时香港还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寻找工作并非易事。林采芹通过亲戚的关系到香港待业介绍所登记失业,要求安排她工作,在亲戚家中等了几个月才被介绍到一家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工作。林采芹回忆说,每月工资仅200港币,但比起香港一般的工人工资已高很多了,当时工人每月工资只有5060港币。

  彼时的香港是一个花花世界,未婚的林采芹除了白天工作外,并没有恣意享乐,而是利用一切时间学习财会、审计等业务知识,使自己尽快适应本职工作。

  林采芹身居香港,心系老家。崇尚孝悌的她知道母亲年迈,兄嫂家庭生活困难,侄孙尚很年幼,急需她经济上的资助。于是她省吃俭用,把积蓄下来的工资不断地托亲戚朋友带回家中,补给家庭解决生活困难。林采芹在香港会计事务所工作了10年,她感到在香港当一个小职员,凭几百元工资收入成不了大业。于是,林采芹毅然决定,离开香港,去巴西谋生、创业。

(四)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濒大西洋,面积约占南美洲面积的一半,人口16310万,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不但土地面积大,人口多,而且也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圣保罗人口948万,是巴西的最大城市,是全国商业、金融和交通的中心。1960年冬,林采芹乘外国客货轮离开香港,抵达圣保罗。她先住在一位青田籍旅巴西的同乡华侨家中,首先了解城市生活环境和地形地貌,以便日后的谋生、创业。

  当时,圣保罗及近郊农村社会都比较稳定。20世纪60年初,浙江青田籍华侨在这里创办企业、经营中餐的寥寥无几,大部分人从事行商小贩,挈卖台布、台巾等小商品为生。因为在巴西从城市到农村,城市居民和村民的家中都会用到台布、台巾等装饰,以示卫生美观。刚到这里的林采芹开始创办织带厂,创利润后,也跟随同乡做挈卖台布、台巾等小商品生意。她从圣保罗批发商店购来台布、台巾等去市郊农村贩卖。一开始,她碰到的主要困难是语言问题,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为了扫除语言障碍,林采芹利用星期日去葡萄牙语学校学习语言。由于中文水平比较高,学习语言进步很快,不到一年时间,便掌握了常用的葡萄牙语。

  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林采芹学会基本的葡语之后,经营小本生意就方便得多了。她经常一个人往返于圣保罗与市郊农村之间,贩卖台布、台巾及其他小商品。林采芹凭着自己的才干与经济条件,平平安安地在巴西圣保罗市艰苦奋斗了近40年之久。

  笔者询问林采芹:你在巴西奋斗了这么久,究竟积聚了多少财富呢?她答道:我没有多大的财富,只是够用,略有节余而已。”“那你在巴西奋斗了近4 0 年,国外与祖国、家乡相比,你有什么感想?”“国外千好万好,不如祖国、故乡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发展很快,各方面都超过巴西,故乡才是我最好的归宿。

  的确,年近九旬的林采芹在几个内侄的反复动员下,终于在19991月离开了巴西圣保罗,回归阔别半个世纪的第二故乡——温州,颐养天年。2007830日,林采芹因病在温州仙逝,终年95岁。(作者系浙江省侨联华侨华人文化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温州市地方志学会顾问)


已阅127人次